创作声明:本故事纯属虚构,仅供娱乐阅读之用,图片均源自网络,仅用于叙事呈现,请知悉
1984年夏天的一个午后,26岁的王建国骑着自行车去李家相亲。
突然而来的暴雨把他困在了相亲对象家里。
“大哥,我姐姐不答应你是有苦衷的。”
16岁的小芳悄悄走到王建国身边,神秘地小声说道。
王建国愣住了,什么苦衷?为什么李秀兰对他总是那么冷淡?
当小芳准备说出真相时...
01
1984年7月的一个周日下午,王建国穿上了最好的白衬衫,骑着那辆老凤凰自行车往李家村赶去。26岁的他在县城机械厂工作,虽然工资不高,但在那个年代也算是个不错的工作了。
“建国啊,你可要好好表现,李家的闺女长得很漂亮,人也勤快。”媒人张婶昨天这样叮嘱他。
李家村离县城有十多里路,王建国骑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到。李家的房子在村子中间,是典型的北方农家院,青砖瓦房,院子里种着几株向日葵。
“来了来了!”听到敲门声,一个中年男人打开院门,这就是李秀兰的父亲李大叔。
“李叔叔好,我是王建国。”王建国礼貌地打招呼。
“快进来,快进来!张婶早就说过你了。”李大叔热情地把王建国迎进院子。
客厅里已经坐着几个人,张婶正在和一个中年妇女聊天,那应该就是李秀兰的母亲。角落里坐着一个年轻姑娘,低着头在做针线活,这就是今天的主角李秀兰了。
“秀兰,快起来,客人来了。”李大叔喊道。
李秀兰抬起头,王建国一下子就被她的容貌惊住了。张婶说得一点都没错,李秀兰确实很漂亮,瓜子脸,大眼睛,皮肤白皙,就是神情有些冷淡。
“您好。”李秀兰站起来简单地打了个招呼,然后又坐下继续做针线活。
“秀兰,别光顾着干活,陪客人说说话。”李大叔有些不好意思。
李秀兰放下手中的活计,但依然没有多说什么,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。
“建国啊,你在县城工作,条件不错啊。”张婶开始做媒人该做的事情。
“是的,在机械厂上班,工资还算稳定。”王建国回答道。
“秀兰在纺织厂工作,手很巧,做的针线活远近有名。”李大叔介绍自己的女儿。
王建国看向李秀兰,想和她搭话:“你平时喜欢什么?”
“没什么特别喜欢的。”李秀兰的回答很简短。
“那...工作累不累?”王建国再次尝试。
“还好。”又是两个字的回答。
气氛变得有些尴尬,张婶连忙打圆场:“秀兰这孩子比较内向,你们慢慢聊就熟了。”
王建国感觉李秀兰对他有些抵触,不只是害羞那么简单。每当他提问时,李秀兰总是心不在焉,眼神也经常往隔壁房间看去。
“家里还有其他人吗?”王建国好奇地问。
“还有个小女儿在读书。”李大叔回道。
就在这时,隔壁房间传来一声咳嗽声,李秀兰立刻站起来:“我去看看。”
她快步走向隔壁房间,过了一会儿才回来,神色看起来有些担忧。
聊了大约一个小时,王建国觉得今天的相亲可能要失败了。李秀兰虽然长得漂亮,但对他明显没有什么兴趣,回答问题总是敷衍了事。
“那我就先走了,谢谢李叔叔的招待。”王建国准备告辞。
“这么早就走啊?再坐一会儿吧。”李大叔挽留道。
“不了,我得赶回县城。”王建国站起身。
刚走到院子里,天空突然乌云密布,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就落了下来。不到五分钟,外面就下起了倾盆大雨。
“这雨下得真急!”李大叔赶紧把王建国拉回屋里,“你可不能冒雨走,太危险了。”
“是啊,建国,你就在这等等吧,雨停了再走。”张婶也劝道。
王建国只好重新坐下,心里有些无奈。外面的雨越下越大,听起来就像在屋顶上倒水一样。
“看这雨势,怕是要下到天黑。”李大叔担心地说。
“那我就在这多打扰一会儿了。”王建国客气地说。
李秀兰又站起来往隔壁房间走,这次王建国注意到她端着一杯水。过了一会儿,隔壁又传来咳嗽声,比刚才更重了。
“家里有人生病了吗?”王建国关心地问。
“没什么,小毛病。”李大叔的回答有些闪烁其辞。
就在这时,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从外面跑进来,浑身都被雨水淋湿了。
“小芳,你怎么现在才回来?”李秀兰紧张地迎上去。
“学校今天补课,刚放学就下雨了。”女孩一边擦头发一边说。
“快去换衣服,别感冒了。”李秀兰关心地说。
女孩就是李秀兰的妹妹小芳,长得和姐姐有几分相似,但性格看起来活泼很多。她好奇地看了看王建国,然后小声问姐姐:“这就是今天来相亲的那个人?”
“小芳,别乱说话。”李秀兰有些不好意思。
“没关系,小妹妹很可爱。”王建国笑着说。
小芳换了衣服后,坐在王建国对面。和姐姐不同,她很健谈,问东问西的。
“大哥,你在县城住吗?”
“对,在机械厂的宿舍。”
“县城一定很热闹吧?我还没去过呢。”小芳眼里充满向往。
“有机会可以去看看,不过也没什么特别的。”王建国说。
聊着聊着,王建国发现小芳总是用同情的眼神看着他,这让他很奇怪。一个十六岁的女孩,为什么会用这种眼神看人?
02
雨一直下到天黑都没有停的意思,李大叔坚持让王建国留下来吃晚饭。
“真是太不好意思了,给你们添麻烦了。”王建国有些过意不去。
“说什么话,都是一家人。”李大叔热情地说。
李秀兰去厨房准备晚饭,小芳也跟着帮忙。王建国在客厅里和李大叔聊天,隔壁房间的咳嗽声又响起来了。
“李叔叔,隔壁是谁在咳嗽?听起来挺严重的。”王建国忍不住问道。
李大叔的表情有些不自然:“就是...就是我老伴,有点小感冒。”
王建国觉得不太对劲,那咳嗽声听起来不像是小感冒,而且李秀兰刚才明明叫她妈妈了,证明人是清醒的,为什么不出来见客人?
过了一会儿,李秀兰端着一碗粥从厨房出来,径直走向隔壁房间。
“妈,您先喝点粥。”她轻声说道。
房间里传来一个虚弱的女声:“秀兰,今天家里来客人了?”
“嗯,您别操心,好好休息。”李秀兰说完就关上了门。
王建国这才明白,原来李秀兰的母亲真的生病了,而且看情况还不轻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李秀兰总是心不在焉,频繁地往隔壁房间看。
小芳从厨房出来,看到王建国一个人坐在客厅里,犹豫了一下,然后走到他身边坐下。
“大哥。”小芳小声叫道。
“嗯?”王建国转过头看她。
小芳左右看了看,确定姐姐不在,才悄悄说道:“我姐姐不答应你是有苦衷的。”
王建国一愣:“什么苦衷?”
“就是...”小芳刚要开口,李秀兰就从隔壁房间出来了。
“小芳,你在和客人说什么?”李秀兰问道。
“没什么,就是随便聊聊。”小芳连忙站起来,“姐,我去帮你盛饭。”
李秀兰看了看王建国,又看了看妹妹,似乎察觉到了什么,但没有多说。
王建国心里充满了疑惑,小芳说的苦衷到底是什么?为什么李秀兰对他这么冷淡?是因为看不上他,还是有其他原因?
吃晚饭的时候,王建国注意到李秀兰先给隔壁房间端了一份饭,而且饭菜都很清淡,看起来像是病号饭。她自己吃得很少,大部分时间都在关注隔壁房间的动静。
“秀兰,你也要好好吃饭,别总是操心别人。”李大叔心疼地说。
“我不饿。”李秀兰回答。
小芳在一旁看着姐姐,眼里满是心疼。她几次想要开口说什么,但都被李秀兰的眼神制止了。
饭后,李秀兰又端着药和水进了隔壁房间。王建国听到里面传来低声的交谈,但听不清具体内容。
“大哥,你真的想和我姐姐结婚吗?”小芳趁着姐姐不在,又走到王建国身边。
“如果她愿意的话。”王建国诚实地回答。
小芳深深地看了他一眼:“那等我姐姐不在的时候,我再告诉你真相。”
“什么真相?”王建国急切地问。
“嘘!”小芳做了个手势,“她回来了。”
李秀兰从隔壁房间出来,看起来很疲惫。她坐下后依然不怎么说话,只是偶尔回应几句。
王建国越来越好奇,小芳到底要告诉他什么?李秀兰的苦衷究竟是什么?
晚上九点多,雨还在下,王建国只能继续等待。李大叔给他铺了个床铺,让他今晚就住在客厅里。
“真是太麻烦你们了。”王建国不好意思地说。
“客气什么,外面这么大雨,你怎么能走?”李大叔说道。
李秀兰又去隔壁房间忙活了一阵,给母亲换药、按摩。王建国透过门缝看到,她动作很轻很小心,生怕弄疼了病人。
“姐姐,你去休息吧,我来陪妈妈。”小芳走过去说。
“不用,我不困。”李秀兰摇头。
“你已经连续照顾三天了,再这样下去你的身体会垮的。”小芳劝道。
“没关系,妈妈这几天病情加重,我不放心。”李秀兰坚持。
听到这话,王建国心里一动。原来李秀兰的母亲病得很重,而且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。这解释了她为什么总是心不在焉,为什么对相亲不感兴趣。
过了一会儿,李大叔也去休息了。客厅里只剩下王建国一个人,他躺在临时铺设的床上,听着外面的雨声和隔壁房间偶尔传来的咳嗽声。
大约十一点的时候,小芳悄悄从房间里出来,走到王建国身边。
“大哥,你睡了吗?”她小声问道。
“没有,怎么了?”王建国坐起来。
小芳看了看隔壁房间,确定姐姐没有出来,才坐在王建国身边。
“大哥,我现在可以告诉你真相了。”小芳的声音很轻。
“什么真相?”王建国急切地问。
“我姐姐不是不喜欢你,她是有苦衷。”小芳说道。
“什么苦衷?你快说。”
小芳深吸了一口气:“我妈妈得了肺病,已经三年了。每个月的药费要花很多钱,我姐姐的工资全部都用来买药和养家了。”
王建国听了心里一震:“这么严重?”
“嗯,而且越来越重。医生说需要长期治疗,花费很大。”小芳眼里含着泪,“我姐姐担心结婚后没钱给妈妈治病,也怕拖累丈夫。所以她决定不结婚,专心照顾妈妈。”
“原来是这样...”王建国终于明白了李秀兰为什么对他那么冷淡。
“我姐姐是个很好的人,她为了家里牺牲了很多。这几年来了不少相亲的人,她都用同样的态度拒绝了。”小芳继续说道。
“她从来没有说过这些?”王建国问。
“从来不说,她不想让别人同情我们家。”小芳擦了擦眼泪,“大哥,现在你知道真相了,如果你觉得我们家负担太重,我也理解。”
王建国沉默了一会儿,心里五味杂陈。他没想到李秀兰竟然承受着这么大的压力,更没想到她竟然为了照顾母亲而放弃自己的幸福。
“你姐姐真的很了不起。”王建国由衷地说道。
“是啊,她比我懂事多了。我有时候还埋怨她为什么不结婚,现在想想真是太不懂事了。”小芳说。
“这件事你姐姐知道你告诉我了吗?”王建国问。
“不知道,她肯定会生气的。但是我觉得你是个好人,应该让你知道真相。”小芳说道。
就在这时,隔壁房间的门开了,李秀兰走了出来。看到妹妹和王建国在一起说话,她的脸色立刻变了。
“小芳,你在干什么?”李秀兰的声音有些严厉。
“姐姐,我...”小芳有些慌张。
“你是不是把家里的事情告诉他了?”李秀兰猜到了。
小芳低下头,不敢回答。
李秀兰走过来,对王建国说道:“对不起,给你添麻烦了。我妹妹不懂事,你别放在心上。”
“秀兰,我觉得小芳做得对。”王建国站起来说道。
李秀兰一愣:“你什么意思?”
“我的意思是,现在我知道了真相,我们可以好好谈谈了。”王建国认真地说。
03
李秀兰看着王建国,眼里既有惊讶,也有防备。
“你现在知道我们家的情况了,应该明白我为什么不能答应相亲。”李秀兰说道。
“我明白,但是我有话要说。”王建国看着她的眼睛,“你觉得我是那种害怕困难的人吗?”
“不是这个问题。”李秀兰摇头,“我不能连累你。”
“谁说是连累?”王建国说道,“照顾父母是应该的,我的父母也需要我照顾。如果我们结婚,你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。”
李秀兰愣住了,她没想到王建国会这样说。
“你...你知道治病要花很多钱吗?”李秀兰问道。
“我知道。我虽然工资不高,但是两个人一起努力,总比一个人强。”王建国说道。
“可是...”李秀兰还想说什么。
“没有可是。”王建国打断她,“如果你担心钱的问题,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。如果你担心我会嫌弃,那你就错了。我看中的是你这个人,不是你家的条件。”
小芳在一旁听着,眼泪都快流出来了。她从来没有听过这么暖心的话。
“你真的愿意帮助我们家?”李秀兰的声音有些颤抖。
“不是帮助,是一起承担。如果我们结婚,那就是一家人了。”王建国说道。
李秀兰终于忍不住,眼泪流了下来:“你知道吗?这三年来,我每天晚上都在想,妈妈的病什么时候能好?我什么时候能像其他女孩一样过正常的生活?”
“现在可以了。”王建国轻声说道。
“我真的很累,一个人承担太重了。”李秀兰哭着说。
“以后不用一个人了。”王建国走过去,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。
小芳也走过来抱住姐姐:“姐姐,你终于可以不用一个人扛了。”
就在这时,隔壁房间传来虚弱的声音:“秀兰,发生什么事了?”
李秀兰连忙擦干眼泪:“妈,没事,您继续休息。”
“我听到你们在说话,是不是那个小伙子还在?”
李秀兰看了看王建国,点点头:“是的,妈。”
“让他进来,我想见见他。”
李秀兰犹豫了一下,王建国主动说道:“我去见见阿姨。”
隔壁房间里,李秀兰的母亲躺在床上,脸色很苍白,但精神还不错。看到王建国进来,她努力想要坐起来。
“阿姨,您别起来,我坐下就行。”王建国连忙阻止。
“小伙子,不好意思,让你见笑了。”李母有些不好意思。
“您别这样说。”王建国坐在床边,“阿姨,您安心养病,其他的事情不用操心。”
“我听小芳说,你知道我们家的情况了?”李母问道。
“是的,阿姨。”
“那你还愿意和秀兰在一起吗?”李母直接问道。
“愿意。”王建国坚定地回答。
李母看着他,眼里闪着泪光:“秀兰是个好孩子,这几年为了我和这个家,牺牲了太多。如果你真的愿意娶她,我这个当妈的没有别的要求,只希望你们能幸福。”
“会的,阿姨。我会好好照顾秀兰,也会照顾您。”王建国承诺道。
外面的雨终于停了,但王建国已经不急着回去了。这个意外的雨夜,让他看到了李秀兰的另一面,也让他明白了什么叫做责任和担当。
第二天早上,王建国没有立刻离开,而是留下来帮李家干活。他帮李大叔修理院子里的水管,陪李母聊天,还和小芳一起去买菜。
“姐夫,你真的会娶我姐姐吗?”小芳兴奋地问道。
“如果她愿意的话。”王建国笑着说。
“她肯定愿意!昨天晚上她哭了好久,那是高兴的眼泪。”小芳说道。
从那以后,王建国经常来李家帮忙。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承诺不是空话。每个周末,他都会带些好吃的来看望李母,陪她聊天解闷。
两个月后,王建国和李秀兰订了婚。又过了半年,他们结了婚。婚后,王建国把李母接到县城治疗,病情得到了明显好转。
多年后,李秀兰经常和丈夫回忆那个雨夜。
“如果那天没下雨,你就直接走了,我们可能就错过了。”李秀兰说。
“不会的,就算那天没下雨,我也会找机会再来的。”王建国笑着说,“因为我从第一眼看到你,就知道你是个好女孩。”
“那时候我对你那么冷淡,你还能看出来?”李秀兰不相信。
“当然能看出来。你虽然话不多,但是你照顾母亲的样子让我很感动。一个这么孝顺的女孩,人品一定不会差。”王建国说道。
小芳已经长大成人,也有了自己的家庭。每次回娘家,她都会说:“姐夫,还好当年我把真话告诉了你,要不然你们两个傻子还不知道要误会多久。”
“是啊,小芳功劳最大。”王建国总是这样夸奖小姨子。
那场1984年的大雨,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。它不仅让王建国和李秀兰有了深入了解的机会,更让他们明白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爱情。爱情不只是花前月下的浪漫,更是风雨同舟的陪伴和不离不弃的承诺。
配资安全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